職.人.故.事

太平洋的鮮味禮讚:有魚香的爆米花

更新日期:2025/07/03

分享:

 

花蓮太平洋海域盛產的洄游性魚類「鰹魚」,以肉質的鮮甜與豐富營養價值聞名。這份來自豐饒海洋的恩賜,被巧妙地融入了台灣首創的「鰹魚爆魚花」中。這些鰹魚主要來自花蓮在地相對友善的定置漁法或一支釣所捕獲,確保永續漁業的實踐,在品嚐美味的同時,也能支持環境友善的理念。這款爆魚花特別採用非基因改造的蘑菇型玉米粒製作,搭配獨特的鰹魚鬆,創造出鹹甜交織、酥脆飽滿的口感。不論是居家追劇、搭配啤酒,或是作為別具心意的花蓮伴手禮,這份太平洋的鮮美滋味絕對讓人一口接一口,停不下來!

 

什麼?柴魚是鰹魚?

(圖片資料來源:花蓮縣政府)

你知道平常日式料理中的柴魚片,並不是柴魚做的嗎?在日治時期前,臺灣並沒有「柴魚」,當日本人將柴魚製作技術引進台灣後,許多漁獲便會加工製成柴魚(Katsuobushi),成為日本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調味角色。此外,新鮮的鰹魚也常被製成炙燒生魚片,展現其獨特的風味。

 

鰹魚並非單一魚種,而是鯖科魚類中多種魚的統稱。在台灣,常見的鰹魚家族成員包括正鰹(俗稱柴魚)、巴鰹(俗稱三點仔)、扁花鰹(俗稱炸彈魚)和圓花鰹(俗稱煙管仔)。牠們都是游泳速度快的紅肉魚,肉質結實且富含蛋白質,相較於白肉魚擁有更豐富的營養價值。由於鰹魚捕獲量大,且離水後若保鮮不當容易腐敗,所以才會製成加工產品,讓它可以保存的更久。

 

花蓮鰹魚,友善環境

花蓮因緊鄰太平洋,受黑潮暖流滋養,洄游性魚類資源尤其豐富,鰹魚更是當地漁業的大宗。七星潭灣的定置漁場,其台語名稱「煙仔占」便與鰹魚的俗稱「煙仔」息息相關。定置漁法是一種相對友善的漁法,透過被動式的漁網捕撈,兼顧漁業永續發展。

 

在花蓮,有一家名為「洄遊吧FISH BAR」的在地企業,長年深耕海洋永續推廣與食魚教育。他們不僅教導民眾認識魚類、懂得如何永續地吃魚,更致力於將花蓮的海洋資源轉化為創新的產品。「洄遊吧」的「鰹魚爆魚花」正是其海洋永續理念的具體呈現。

 

這款爆魚花精選台灣東部洄游性魚類大宗的鰹魚,將其製作成細緻的鰹魚鬆,再與非基因改造的蘑菇型爆米花粒完美結合。配料包含爆糖(砂糖、鹽、卵磷脂)、麥芽糖、椰子油和洲南海鹽,創造出獨特的鹹甜滋味,讓您每一口都能感受到來自太平洋的鮮美與酥脆。產品可在常溫下保存一年,並提供多種包裝選擇,包括50克標準包和12克迷你隨身包,無論是日常享用或送禮都十分方便。

 

除了「鰹魚爆魚花」,「洄遊吧」也開發了鰹魚鬆(原味、海苔口味)及充滿創意的鰹魚琴酒,將鰹魚的鮮味融入更多元的產品中。這些產品不僅延續了花蓮的海洋文化,也透過創新的方式,讓更多人認識並珍惜台灣東海岸的豐饒與永續發展。下次來到花蓮,別忘了帶走這份獨特的太平洋鮮味,支持在地漁業與海洋教育!

 

 

一包在手,即享鹹甜好滋味:拾光購買專案

更多花蓮好物別錯過:花蓮縣農會購物商城

了解更多關於「洄遊吧」:洄遊吧官網

 

 
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