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.人.故.事

豆香深耕鳳林慢城:拾豆屋的「職人哲學」

更新日期:2025/07/14

分享:

在花蓮鳳林這座被國際認證的「慢城」中,有一處充滿懷舊氛圍的老屋,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溫潤而樸實的豆香。這裡,不是一般的豆製品店,而是「拾豆屋」,一個將有機黃豆從田間帶到餐桌、串聯起地方創生夢想的獨特場域。在這裡,品嚐到的不僅是每一口濃郁醇厚的有機豆漿、Q彈滑順的豆花,或是顛覆想像的豆製甜點,例如用生巧克力粉包覆的豆腐,口感宛如健康版布朗尼,還有豆漿巴斯克和豆漿奶酪等。這一切都源自創辦人鄭仁壽先生對土地的深情與對品質的堅持。因為他們堅持選用最適合花蓮風土、香氣最好的「花蓮一號黃豆」,並採用費時費工的傳統「熟漿法」製作,這讓每一份產品不僅擁有市面上少見的濃郁香氣與豐富蛋白質,更蘊含著鳳林「慢」的職人精神與返鄉青年的熱情。在這裡,您的味蕾將體驗前所未有的在地幸福感,您的心靈也將被這股由黃豆編織而成的純粹所療癒,同時也支持著鳳林小鎮的活力再生。

 

 

黃豆職人的初心:從農地到老屋的旅程

 

「拾豆屋」的誕生,源自一場地方創生讀書會,並由一群返鄉的青壯年合力打造,他們希望以美食為橋樑,推廣鳳林在地美好。而這一切的靈魂人物,正是返鄉從農的青年鄭仁壽先生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有機農法,悉心種植「花蓮一號黃豆」。鄭仁壽深知,每個黃豆品種都有其獨特的適應條件,而「花蓮一號」是花蓮農改場精心挑選、最適合當地風土且香氣最佳的品種。選擇有機,意味著產量雖不如慣行農法,但品質卻是首要考量。

種植出好黃豆的關鍵,除了選對豆種,更在於適量的水分與嚴謹的雜草管理。由於有機農法不能使用除草劑,鄭仁壽完全仰賴翻犁與耙草的技術,每年三月播種前,他會先將土地翻犁三次,以有效抑制雜草生長。他說:「草壓得越好,收成就越好。」 春天還有另一項艱鉅任務:趕鳥。為了保護嫩芽不被環頸雉或斑鳩吃光,鄭仁壽不用鞭炮,而是每晚備足水和食物,將機車油箱加滿,清晨環頸雉覓食前就趕到黃豆園,騎車在七個園區來回兜轉,一天十二小時,連續七天,不間斷巡視。他坦言趕鳥是種植過程中最大的辛苦,但同時,看著豆園隨天光變換展現萬種風情,內心卻有著一花一天堂般的滿足。

 

一顆黃豆,萬種滋味:慢工出細活的堅持

 

六月黃豆收成後,一部分交由合作社統一銷售,另一部分則留給自己。鄭仁壽租下一間日治時期的老屋,將其改造成「拾豆屋」,販售自家有機黃豆製成的各式產品。店內的招牌品項之一便是豆漿,他堅持採用傳統的「熟漿法」製作。這種方法雖然火候控制較難,一次僅能製作三十公升,但卻能讓豆漿的口感和香氣比生漿法更加濃郁,蛋白質含量也更豐富。

在拾豆屋,鄭仁壽負責豆漿和豆花的製作,而他的太太則負責研發各種令人驚豔的豆製甜品。從用生巧克力粉包覆的豆腐,其口感宛如健康的布朗尼,到豆漿巴斯克和豆漿奶酪,這對夫妻透過拾豆屋,不斷拓展大眾對黃豆的多元想像,證明看似簡單的小黃豆也能迸發萬種滋味。

鄭仁壽的黃豆事業也逐步擴大。起初他僅憑一己之力種植五分地,後來與其他有機豆農組成合作社,透過社員間人力、資訊與機械設備的互相支援,耕地面積已擴展到九甲地,這也讓他有更多餘裕投入地方創生。

 

慢城哲學的實踐:活化社區與食農教育的夢想

 

「拾豆屋」不只是一間販售有機豆製品的店鋪,它更是鳳林地方創生的重要交流平台。鄭仁壽與其他創生夥伴攜手合作,陸續承租街區的老屋,將其改裝成木工工作室、咖啡店、書店,甚至是移居青年中繼站。這不僅活化了街區,也為返鄉青年提供了更多可能性。

除了活化街區,鄭仁壽未來還想推廣豆類的食農教育。他深信:「如果孩子從小認同鳳林,未來他們才會回來。現在不做這件事,未來十年沒有小朋友回來,二十年後,這裡就沒有年輕人了。」 因此,他認為現在該做的,就是打造一個能讓孩子們安心回家的環境,讓他們知道回來鳳林後能做什麼。

走訪鳳林小鎮,您會慢慢體會到,對在地農民而言,「慢城」的「慢」並非悠哉慵懶。務農並非詩與遠方,而是在各種不確定因素下,努力保持穩定產量與品質的兢兢業業。所謂的「慢」,是選豆時的耐心挑揀,是細火慢煮時徐徐攪拌的當下,更是掌握每個生產環節的分寸。萬物皆有時,時間是美味的魔法。鳳林的「慢」,是一種急不得的食農哲學。當客人慢慢品嘗,發現豆農藏在產品裡的細膩心思,雙方間不可言喻的默契便油然而生。鳳林的風土人文孕育出豆農的細製慢造,這正是鳳林的生活氣韻,也是慢城精神的奧義。

 

一趟值得細品慢嚐的旅程

 

下次來到花蓮鳳林,請務必走進「拾豆屋」,品嚐鄭仁壽先生和他的團隊用心打造的每一份豆製品。那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,更是一場關於土地、關於夢想、關於「慢」生活的深度體驗。讓這股來自有機黃豆的純粹力量,為您的旅程增添一份難忘的感動與健康滋味。

 

忍不住享品嚐?關注拾豆屋粉專,看看最新消息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Wshidouwu/?locale=zh_TW

 

看看更多花蓮好物,還可以線上購買唷!👉 https://www.hlfa.org.tw/store

 

 

(封面圖資料來源:《花蓮限定款》)

 

 

分享: